她才发现,即将超过最佳生育年限时,自己不是唯一感到焦虑的人。
对小艾来说——
冻卵相当于上一份「生育保险」,花钱买几年不必着急的时间;
而未来生或不生,是件顺其自然的事。
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艾这次冻卵经历的自述分享。
今年一月底,我刚好满35岁。
从读研到工作,在伦敦待了十多年。
最早关注到冻卵,是在30岁那年。当年龄的字头突然跳到了3,感觉很多待办事项被上紧了发条,但又不想因此做出妥协,比如趁早结婚生子。
从那时起,冻卵就被纳入到我的人生规划中。
临近35岁时,生育焦虑来得更猛烈些。因为只要过了35周岁,卵泡的质量直线下降,意味着生育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这是不可逆转的生理现象。
我不是不婚主义或丁克一族,只是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另一半,也不想因此失去宝贵的生育机会。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我毅然决定去冻卵。
那时的我,很需要冻卵带来的安全感,相当于给自己买一份「生育保险」。
●35岁生日照|摄于2023年1月
去之前,我花了不少时间做功课。
事先筛选几家排名靠前的医疗机构,再进入到它们的官网下载文件,一页一页地仔细浏览过去,查阅冻卵相关的具体流程和费用。
比对过后,最后选择这一家IVI London。
说来也巧,当时刚好在国内的社交平台上,看到有网友分享自己在同家医院取卵成功的经历,说明这家医院有亚洲女性的手术经验。
这样一来,我就更放心了。
● 图源IVI Londo官网
初次到院是在去年11月。
先是检查身体各项指标,比如AMH值是否合格,以评估卵巢的储备功能。
再与主治医师面对面沟通,他会很详细地介绍整个流程,结合年纪和身体情况,预估可取卵的数值,以及冻卵的成功率。
在初面诊那天,我明确地表示过「想在35岁之前把这件事做了」。
很快,医生根据我的月经周期,制定好12月的促排方案。
在那之前,我了解过冻卵的成功率,是因人而异的。
这一过程,很看运气。
有人一次性取出二十多颗卵子,也有人要经历两三轮的周期,才能取到更多成熟的卵子。
因此我也做好可能会失败的心理准备。
后因假期出游顺延1个月,真正进周促排是在今年2月。
从经期前7天开始服药,达到调节荷尔蒙的作用。那段时间皮肤状态会变好,人略微嗜睡些,但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停药之后,大姨妈就来了。
整个促排周期持续近10天。从月经第4天起,开始每天打促排针,促进卵泡发育成熟。
最大的挑战,是在家给自己扎针。每晚固定7-9点之间,要在小腹下方扎针,即肚脐往下三指的位置。有两种药剂,剂量分别是150、250个单位。
第一次扎针是很害怕,没办法要硬着头皮来。当时边看着视频示范,边拿着针往肚皮上扎,弄了好久就是扎不进去。
尤其是手推针筒比较费力,很难把握好角度和力度。那天,至少花了一小时才注射好。
老实说打针不是特别疼,就像一根针刺进皮肤里,是那种一咬牙可以忍受的痛,不到一会儿就没感觉了。
更难克服的是心理上的障碍,但打到后来熟练了,注射药剂、扎进肚皮,不到10分钟就能结束。
●每晚8-9点打促排针
从促排到手术前,还有4次阴超检查。
每隔2-3天要来医院一趟,医生会监测卵泡的生长情况。
一开始面诊时,我的基础卵泡共19颗,左边11颗,右边8颗。预计取卵的数量,是在此基础的60%-80%之间,也就是说,我一次性能取15-16颗卵子。
正常来说,至少要取20颗卵子,所以这个数量不算多。
到第二次查看时,总共有28颗卵泡。医生的意思是:虽然数量越来越多,但大小不一,要等它长大。
通常情况下,20mm以上的卵泡属于已经成熟,会在身体自然反应的过程中排出。
再到第三次来的时候,卵泡也越来越成熟了。
有一部分已经长到23-24mm,这时候就要注射保卵针(防止过早排卵),保护已成熟的卵子,安心待在卵巢里,等到手术当天一起取出。
●保卵针|比促排针痛感更明显
正式手术是3月1日。
我预约在早上8点半,提前半小时到医院。因为取卵手术是全麻,打完麻醉药物后,基本就失去意识了。
再醒来已经是在病房里,有护士来确认我的状况,并嘱咐一些注意事项。休息半小时后,我就离开医院了。
从换病服、进手术室,到醒麻、拿药,全程不到两小时结束。
比较幸运的是,术后身体没有太多不适。
仅手术完当天,下腹部有些胀气,咕咕地叫了一下午。虽然医生给我开了止疼药,伤口疼时可以服药缓解,但我根本不疼就没有吃。
这可能与我平时坚持健身、练瑜伽也有关系。包括术后第二周复查,连医生也是这么说的,顺带自夸了他的技术过关。
后来得知结果,也让我感到惊喜:
总共取出30颗卵子,最后冷冻24颗。
总体而言,手术过程比较顺利,难的是促排卵周期。
那种心情,就像养植物一样。我平时有养兰花,每次花骨朵长多了,就要浇更多的营养液,保证它的花苞发育完整。
很像打针促排的过程,有一些相通之处嘛。
这次冻卵,总计花费约5500英镑(折合人民币4.7w左右)。
包括套餐费3290英镑,再加上前期的检查,后续的医药费等。
冷冻保存是额外的费用。
前两年免费,从第三年开始,每年300英镑(折合人民币2500元左右),如果一次性存5年,则只要900英镑。
术前我签订过协议,如若后续不自用,可选择丢弃或捐赠。
术后医生建议我,如果有合适对象,可以早点做成胚胎,存活率会更高。
但我目前没想太远。本身不是个特别喜欢小孩的人,「单身生育」暂时不在考虑范围内。
生孩子,在我看来是件顺其自然的事。
如果能遇到合适的对象,自然发展到结婚生育最好;要是等到四五十岁才碰到,那时候又想要孩子了,但又担心年纪大生不出,也能有一个备选的方案。
哪怕最后遇不到对的人,不结婚、不生小孩,我也不会介意。
只是现阶段,我不想被困在生育问题上。
冻卵,只是适当地延缓这一过程,给未来留出更多回旋的余地,也能让我更加享受当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