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压力自古以来便是女性一生中所必须面对的。相对地,当今女性更独立、更自信,拥有更多被看见、被重视的机会,对自己如何生活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主动权。在面对社会各方的生育压力下,不同形式的生育方式逐渐浮现出社会引发各方关注和讨论,冻卵便是其中之一。
冻卵,一个近几年备受争议的议题,夹杂着技术、法律、伦理等多方面因素,使得这一领域的放开显得缓慢而顾虑重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此技术商业化的开放程度不一致,在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是以医疗为目的的,这意味着冻卵并不是开放给所有女性的一种技术,这一现状让部分对于这项技术的需求者不满,她们有人选择通过诉讼,以公民身份推动政策的修改,以达到让冻卵技术“惠及”更多群体的目的。
2019 年 12 月 23 日,全国首例因“冷冻卵子”纠纷在北京开庭审理。案件缘起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拒绝为 31 岁身体检测指标正常且单身的徐女士提供“冻卵”服务。徐女士表示她不仅代表自己,还代表我国众多的单身女性。此案件也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支持者也很多,主要赞同和倡导单身女性有自主生育权。
我们可以在多方的讨论中发现,这项技术商业化的推动者们大多出自个人的需求,而一项政策的改变往往涉及多方社会群体/角色及公共权益。今天我们想跟大家探讨的是,冻卵技术的合法、商业化,国家在开放相关许可、制定相关政策时候为何需要谨慎?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冻卵到底是什么?
01
冻卵=生育成功吗?
简单来说,所谓“冻卵”,就是取出母体健康时的卵子进行冻存,阻止人体自然衰老及降低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
我们从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的郑医生处了解到,冻卵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国内外经过多年的发展、优化已经比较成熟。但决定冻卵是否可以成功的关键,在于个人身体条件和承受能力。这将直接影响是否合适进行该项操作、过程的体验感受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情况。
并且,冻卵只是第一步,即使冻卵成功也并不意味着就能顺利怀胎生子。成功解冻仍需其他辅助生育手段参与到怀孕过程。在做决定前,全套的操作细节、相关的风险以及后续的费用,是需要完整考虑的。
“当下频道”做了这个视频介绍冻卵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
点击图片打开小程序观看视频
02
我国冻卵相关政策的现状如何?
中国目前对卵子保存暂未有任何法律、法规明确的定义。但从现行法律、法规中能获知,健康的单身女性并不拥有合法冻卵权。
目前“冻卵”的定义属于辅助生殖技术范畴。在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是以医疗为目的的。这定义了我国认可的冻卵合法化本质,主要是针对已婚人群及正在实施特殊医疗疗程的人群,尚不包含健康单身女性。意味着在我国大陆地区想使用冻卵技术的女性,必须持有身份证、结婚证、准生证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的说明。另外,在香港、台湾地区虽然支持单身健康女性冻卵,但是取用卵子进行辅助生育(如试管婴儿)时必须已婚。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中 【实施技术人员的行为准则】 第十三条规定:“禁止给不符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和条例规定的夫妇和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2001〕第一章第三条规定:“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应当在医疗机构中进行,以医疗为目的,并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伦理原则和有关法律规定。”
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的冻卵,在宣扬个人选择自由的大浪潮下,它的广泛化一定是和很棒的趋势吧?——还真不一定......
即便在冻卵热门国家——美国,也不是每个州都认定冻卵合法化、商业化,各州对试管婴儿技术使用的条件也不同。
03
如何理解冻卵政策如此谨慎?
对于想要通过冻卵解决生育的女性来说,除了需要承担技术所带来的风险、高昂的费用,政策和法律是另一道坎。而政策的制定是一项非常严谨、系统且复杂的过程。一个制度的落地也意味着社会价值取向的引导。涉及核心受益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最后才是实操方面的具体规定。
面对一个事件,我们需要多角度的思考。同理,面对一项政策或法律法规也是如此。对面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背后,还有其他看待的角度、观点和处理原则。
我们每个人在社会里会拥有很多角色,从不同角色出发的想法和判断也会有所差异。Michael Sandel 曾在一次 TED 演讲中展示这样的思辨过程。
失落了的民主辩论艺术
Michael Sandel
新的角度、新的方式让我们重塑预定假设、固有观念和惯例习俗。这让我们处在一个更开放的状态加入公共讨论。
冻卵的争议性也映射出这个议题的复杂性。目前这项技术的需求者大部分关注个人选择是否被满足,但这议题同时涉及不同人群间的利益平衡,延伸到多维的公共领域。
关于医疗行业资源
如开放二胎政策时的影响,高龄产妇的剧增也会给医疗系统造成较大的压力。一般来说,高龄产妇身体功能、卵子质量的状况相对没那么好,激素水平较低,出现高危险妊娠并发症的可能性更高,在孕前、孕期都需要更仔细、周全的检测、观察和调理。医疗属于高度资源导向的行业,优秀医疗资源较为集中,且领先的专科资源以医院为核心,更多的人扎堆在某几个医院。虽然私人医院和诊所慢慢开始被大众接受,但发展的路还很漫长。
关于社会经济发展
虽然婚恋观和平权的问题是讨论冻卵时备受关注的角度,但其实这还关乎一连串的经济、社会问题。冻卵的开放及不断的商业化,可能会加剧生育延迟,还会对整个社会年龄架构、劳动力补充、养老基金管理、社会经济发展等等带来影响。增加养老基金运营的压力,造成投资配置调整、个人及企业缴纳的标准更新,而我们的法定退休年龄是否也会被逐渐延长?
越来越少的年轻劳动力,加上越来越晚的退休年龄,国家、城市及地区的发展创新能力受到的限制难以想象。不过,日本作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4 岁以下人口占比已经持续 46 年下降( 2020 年 5 月日本总务省发布数据 ),即便提供了很多支持生育的相关政策 ,下降趋势仍无法改变。
关于权力和自由
有平权运动者表示并不支持这项技术商业化发展与推广,是担心这很可能成为社会根本问题“逃避式”的解决方法,从而也阻碍社会圈层和文化意识内的女性角色认知革命。但本质上来讲,照顾家庭、小孩和营造更好的家庭氛围其实并非男女分工的问题,而是家庭分工的问题,不应该被男女性别限制。例如同性伴侣家庭,不管他们生理上是什么性别,他们还是需要对家庭角色、责任进行分工。因此,社会平权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女性在家庭中的传统认知的打破,同样需要鼓励男性不一定要取得所谓的事业“成功”。
若越来越多的公司把冻卵作为对女性员工的福利,可能会造成延迟生育的情况加剧,甚至成为普遍情况。这无疑会把压力转移至那些希望更早拥有孩子的女性身上。想一想,当周遭已形成晚育氛围(企业的或是社会的),且公司提供了冻卵福利,若不使用,会增加来自同事、领导和 HR 部门的竞争、晋升甚至是职场生存的压力。最终还是会有一部分女性失去了主动选择的权利。女性生育压力依旧存在,会以不同形式落回到女性身上。
怀孕的不断延期可能引起另一个趋势——更多的女性在其他选择优先的情况下,失去自体怀孕的能力,而代孕成为下一步。
而代孕这个话题,又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讨论。
还有一些相关问题延展
冻卵者去世后,卵子归属如何定义?卵子继承者能够如何使用、处置这些冻卵?
冻卵者的生育权利、社会保障如何匹配?
冻卵医疗事故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对于婚姻与生育是否必须存在强关联?
......
04
参与讨论的必要性
面对人生阶段性的选择,从个人角度出发,在冻卵相关技术、政策发展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做出任何选择前,要思考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选择背后又意味着什么?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
同时,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社会中,社会价值的导向,对真善美、正义的定义,社会制度的形成...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很多问题和争论没有一劳永逸且唯一的解决方案。但我们仍然需要去直视、去面对、去探讨。参与谈论、聆听不同声音的意义同样重要,没有最初的讨论我们的社会就无法进步、重塑。
而你是如何看待冻卵的本质、意识缘由及相关连带后果的呢?留言和我们说说你的想法吧!
撰文:Renee Lin(TEDxGuangzhou 合作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