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我的日记传送门
《》
《》
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带着阿崽,开始了IVF诊所求二胎的第一站
入院先做基本检查,第一次血检是两Part,一Part是女性生殖指标,去做试管之前都要做的,AMH、TSH、PRL之类的,主要是检测卵巢各维度的功能状况
第二Part,是免疫血,不是所有的生殖医生都重视免疫问题。
在很多城市,不论是大三甲的妇产科,还是生殖科,不追踪不良妊娠(流产、胎停、畸形等)的原因。
我身边有朋友大月龄胎停引产后,没去查原因,结果第二次又胎死腹中,才去查免疫。
如果,早一点查出有免疫问题,至少能提前采取免疫备孕方案,要提前吃药,打肝素,就能免去人遭那么大的罪。
母体有免疫问题的,做免疫备孕,免疫试管,和免疫保胎的方案,跟普通人都是不同的。
传统大三甲的妇产科医生,普遍都不熟悉免疫保胎,无论是小月龄流产,还是大月龄胎停,都不会鼓励产妇去做筛查免疫诱因。
先天有免疫问题的人,困难的不是怀上,而是整个孕程平平安安生下来。
现在大龄不良妊娠率那么高,除了基因染色体的原因之外,很多都是母体有免疫问题自己不知道,只能自己上心,多做功课,多问多跟医生掰头了。
第一次面诊,由于我的例假周期,不适合当天打针促排,所以就只做了血检+B超。
B超除了子宫环境外,还会看宫颈的先天条件。
我38岁意外怀头胎时,发生了22周高位破水的险情,一波无数折。
忽略两千字血泪坎坷,最后是从5个月一直躺到生,连大小便都不能下床,一天一万的阿托西班吊着,强行保胎硬把崽子保下来的。
出于事事求甚解的习惯,我生完孩子,赶紧就去做宫颈的检查,到底是先天宫颈口短,还是孕期承压太大,外因导致宫颈口变短。
我在小红书上刷都过一个女孩,第一胎24周流产,第二胎又24周流产,第三胎到了24周她就果断剖了,孩子生下来咪咪一朵朵小,在NICU里继续生长,总算最后母子平安。像她这种情况,就是先天宫颈口短。
这种情况,是可以在孕前环扎的,就能避免她前两次孕中期流产。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在澳洲,当地的妇产科还没有这种防御性环扎的意识。
至少在北京上海,专业的妇产科大夫,都应该知道防御性环扎,上个月我去伦敦,Zita也建议我防御性环扎,前提是,得评估下,因为也不是扎了就一定更安全,有些人扎了反而容易裂,还得看具体体征。
初次面诊,除了我的两套血检+B超外,医生还跟我们进行了例行谈话。
首先,是告知概率和风险。
虽然,IVF已经是公认最有效的优生优育的科技辅助手段,但即便是4AA评级的卵子,成功植入后,也不是100%能健康生产,仍有小概率会不良妊娠,流产、胎停、畸形等。
给我们看了下数据
其次,就给我们看了大数据,告知高龄难度。
先给我们看了,30-35岁,35-37岁,38-40岁,不同年龄组别的人,不同的取卵策略,每次取卵能得到几颗优质卵子。
AMH值大于3的人,卵巢功能是很好的,可以采取强刺激给药,刺激的好卵数大于8颗。
AMH值0.8-3的人,卵巢功能正在衰退,可以采取强刺激和温刺激交替的方案,刺激的好卵数2-8颗。
而AMH值0.8以下的人呢,卵巢功能已经严重衰退了,只能采用微刺激,甚至不打药,跟自然周期走,刺激的好卵数只有0-2颗。
其实,我的AMH值,去年8月靠2龙2鹿回升到2,但我当时脑子进水,想试试停了龙鹿会不会打回原形(我22年夏天AMH是0.8)。
结果,去年年底我去查,停了龙鹿后,果然AMH从2掉回了0.8,一朝回到解放前
这次医生就只能按照0.8的数值给我做方案,我就只能微刺激,少量多次。
医生说,就我这个年纪,42岁,AMH0.8的水平,每次取卵也就只能2-3颗,那都算很好了。(2-3颗也不是全都好的卵,卵子和囊胚都还要评级的)
一旦开始入疗,定期就要B超监测卵子长大的情况,并不是所有的卵都会长成又大又圆的熟卵,MII、MI、GV、NG四种卵子分级,只有MII级熟卵才会进入下一季赛事。
当又大又圆的优质熟卵,开始做受精,受精率也不是100%的,70%受精(精子的质量差异也很大,只不过对整个孕产结果的影响,比重远远不如卵子。我前夫当年检查出弱精,年纪又大,还是靠突击吃了几个月奥斯曼,指标恢复正常了)
正式进入囊胚优胜劣汰环节时,10颗卵,大约能形成3-4颗胚,就是我要冻的生命种子。(早知道应该2年前就来冻,怪我太大条,当时忙着修复产后工伤,都没想道要提前把胚冻上)
囊胚也是有评级的,AA、AB、AC / BA、BB、BC / CA、CB、CC
AA级是最好的,对于像我这种高龄来说,囊胚的质量越好,成功率越高,对于年轻母体来说,可能差异就没我们这种老阿姨那么大。
B级,不代表不能生出健康活泼的宝宝,C级基本上就作废了。
总之,过了受精这一关的囊胚阶段,人类的生命仍然在经历残酷的优胜劣汰。
成功取到了健康的囊胚后,要切片送去做PGS着床前染色体筛查,这个环节,又会淘汰掉很多小生命。
我说,可是我生头胎的时候,就没有做染色体筛查啊,羊膜穿刺都没做。
医生说,35岁以下来做试管的,我们都不建议做囊胚切片,染色体异常率很低,35-40岁之间,可切可不切,但你现在已经40岁了,强烈建议要切片送检,否则你植入后流产胎停耽误大半年,错过时间窗口,就彻底没有机会了。
然后,给我看了个不同年龄做PGS的结果,正常胚胎的几率
妈呀,42岁,得到正常胚胎的概率,只有13.7%,这也太低了点
人类生命繁衍的优胜劣汰,从一颗卵子一颗精子万里挑一的赛跑开始,即便一路PK掉身边的小伙伴,总算成功会师,形成了一颗健康的受精卵,在从一颗受精卵发育成孩子的9个月里,依然会经历如此严酷的优胜劣汰。
都知道40岁以后,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几率高,但我真不知道高到这地步。
然后,医生就给我算了一下,以我的年纪卵巢衰老阶段,确保能成功生下健康的二胎,取卵次数是24次。
(她是以42岁女性的中位数概率来计算的)
如果,按我的强烈意愿,生二胎,存三胎,那么即便不算卵巢的断崖衰亡速率,我也得取卵48次。
苍天啊
48次,那我都46岁了,卵巢早就已经罢工了吧
不行,要按照每一轮优胜劣汰那么低的概率,整个试管过程人太受罪了,取卵24次,心态会崩的。
我得想点办法,还是得上点Buff,让卵巢争点气。
初诊结束前,我的AMH值出来了,比上个月0.8高了一丢丢,0.932。
看来要把龙鹿都换成金龙金鹿,加量突击了。
做试管就是跟时间赛跑,取卵的速度,要拼命追赶,去赶卵巢功能衰退的速度。
生完阿崽1年半后,我在北京看过协和,看过北大,连妇科医生都恫吓我,赶紧赶紧赶紧,过了40岁你的卵巢功能不是一个月一个月跌的,是一天一天跌的。
我说我38岁怀的时候,你们不也是说我这个年纪卵巢不行了,卵巢功能暴跌嘛
医生说,你35-40岁的暴跌,是拦腰砍,42岁以后的暴跌,就是跌到只剩脚后跟,你两个月后再来查,指标又掉一大截,能是一回事么
我:那为什么那么多女明星44岁、47岁还能生孩子?
医生:她们会跟你承认自己是借卵的么?借卵自怀,只要你子宫不萎缩,60岁你都能自己生。
好吧
在生孩子这件事上,总是幸运者偏差,只有数字不撒谎。
如果,要存够二胎三胎的冻胚,真的是过程太漫长太痛苦的话,要不我就存一胎的胚,冻上,再去谈个小鲜肉,努努力自然怀个二胎算了。
可是,最快怀上也得43、44岁了,到时候,胚胎的染色体异常率高达78.6%,从怀到生,关关难过关关过,这得受多大的罪
真佩服我外婆,41岁头胎43岁二胎,开盲盒生下我妈和我阿姨。
我外婆说,她们那个年代生孩子,就是干活干到破红了,找个木头马桶坐上,拼了老命拉屎,连屎带尿把孩子拉在马桶里。
只能说,我外婆中了基因彩票。
我亲生奶奶就比较惨,她妈生了9个,只活了她一个,生下这一个也是又弱又病,好不容易拉扯大。
在没有染色体筛查的年代,生孩子纯属买彩票。
全程阿崽陪我抽血、面诊、做超声,一颗小肉球坐在板凳上焦虑不安,紧张到去了两次厕所。
最后,长叹一口大气说:妈妈,你真是个勇敢的女孩,我可不要生孩子哦!
有关我上下起伏的AMH值
2022年4月amh-1.62
首阳2022年12月--amh值0.83
2023年8月,amh破2
持续坚持2龙2鹿,严格喝了2个月,才减到1龙1鹿,生活作息,工作强度完全一样
不能说的都在这了
网友们的养L
AMH作战计划
有卡的各位赶紧去免费升金鹿
❤️今日份小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