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医师孙伟提出的“禁止单身女性冻卵”建议受到广泛热议。
看到这个“针对”单身女性的提议,网友们炸开了锅。
“男女不平等”“生育自由”“单亲孩子也快乐”在评论中“脱颖而出”,成了大多数网友“不服”的原因。
今日,孙伟主任在新京报的采访视频中回应此事称,这一建议是希望向单身女性科普最佳生育期。
有人说,咱们就是想在最佳生育年龄冻卵啊,“渣男”不靠谱,怎么就不可以先冻卵,遇到好的对象再生娃呢?女明星不是在国外冻卵了嘛,国内为何不行?
小编的疑惑和你一样,不过,咱们先抛开经济原因和社会因素或者“自由的权利”,先搞清楚医学上的疑惑。
冻卵的意义是什么?冻卵会有哪些风险?冻卵生出来的娃会不会容易患癌?最佳生育年龄,该不该冻卵?
1 “冻卵”的真正意义是?
卵母细胞(卵子)的冻存最初的意义是用来帮助在道德或者宗教方面反对胚胎冻存的不孕夫妇。
而冷冻卵子也为女性伴侣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例如,如果关系破裂,一部分女性可能不再能够使用冷冻胚胎,而冷冻卵子却可以。
卵子冷冻保存还有利于部分患有疾病的女性生育力的保存,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减退的患者。
40岁以后的女性,即使通过辅助生殖来助孕,活产率还是低于20%,主要原因就是卵子老化。因此,对育龄期女性进行卵子冷冻,是用来保存女性的生育力。
值得注意的是,冻卵或者冻胚胎是“满怀希望”的操作,但并不能完全保证保留生育力。即使卵子和胚胎有良好的生存率,也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受孕。
2 冻卵不是“上保险”,风险还在
冻卵看似简单,但有些风险,你可能并不了解。
(1)取卵,也没那么“轻而易举”
为了获得较多的卵子保存,想冻卵的女性就会需要进行促排卵治疗,治疗过程中,部分人会对促排卵性药物的刺激产生过度反应,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临床上通常会引起卵巢增大、胸腹水,严重时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障碍等,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取卵术还可能损伤宫颈和阴道壁的微小血管和盆腔静脉丛,导致阴道出血。而尽管取卵术后腹腔内出血发生率较低,但其症状隐匿,病情危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
除此之外,卵巢刺激引起的高雌激素水平可能会刺激雌激素敏感性肿瘤。
对于雌激素敏感性癌症患者,传统的方案会导致生理上的雌激素水平升高(最高10倍),从而可能刺激癌症的生长。已有最小化雌激素的卵巢刺激方案,特别是对于患有乳腺癌的女性。
(2)卵子冷冻,对孩子有没有影响
人们一直担心通过辅助生殖技术(ART)孕育的儿童,患上儿童期癌症的比率更高。不过,这个问题还没得到证实,各个研究的结论不同。
在2019年的一项基于美国人群的队列研究中,与自然怀孕的孩子(超过220万)相比,体外受精(IVF)怀孕的孩子(超过275,000)每1,000,000人年的总体癌症发生率略高(主要是肝癌)。
丹麦2019年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对1996年至2012年之间出生的超过100万儿童进行了分析,使用冷冻胚胎移植与儿童癌症(白血病、交感神经系统肿瘤)风险增高有关,但其他技术未增加癌症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现有的研究不能完全排除卵子冷冻对新生儿的影响,而如果冷冻时间过长,也可能造成解冻失败或者卵子损伤等。
(3)“老卵”结局不理想,“生娃”仍要趁早
多数研究中心建议38岁以下行卵子冷冻。
想要冻卵的女性如果超过38岁,卵巢功能减退,卵子质量和数量下降,冷冻卵子的生育结局并不理想。
多中心观察性研究发现,年龄每增加一岁,卵子复苏后的活产率下降约7%。报道称,慢速卵子冷冻复苏活产的最大年龄为42岁,玻璃化冷冻则为44岁。
即使年轻时候冻卵了,生娃也最好趁早。高龄妇女在孕期和生娃时的并发症发生率都会增加,母婴风险明显增加。
一项基于人口的华盛顿州近830,000例单胎婴儿出生的研究中,与25至29岁的女性相比,年龄≥40岁的女性羊水栓塞的风险增加了8倍,产科休克的风险增加了3倍。
45至49岁年龄段的女性患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增加16倍,而住进产科干预和重症监护病房的风险增加近5倍。
3 冻卵,哪些人可以?
2003年,我国卫生部曾发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对于单身冻卵的描述为:“禁止给不符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和条例规定的夫妇和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由于单身卵子冷冻没有法律明文保护,这些单身卵子冷冻的女性的隐私权、处置权、使用权受到侵权时如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也缺乏法律法规的依据。
目前,我国已婚妇女在两种情况下可以接受冻卵手术:
(1)不孕症女性在取卵当日由于各种原因,丈夫不能提供精子(或为无精子、死精子,同时拒绝接受供精),或剩余卵子较多只能先冻存。
(2)患有恶性肿瘤的女性,为了避免放化疗对卵巢、卵子产生不良影响,在进行全身较大剂量的放疗、化疗前,可以将卵子取出来冷冻。
当然,目前对于想生育的女性而言,最好的结局是,在合适的生育年龄(24到29岁),找到合适的另一半,完成这项女性被赋予的自然使命。
没办法找到合适的另一半,仍然想冻卵,也还有机会:毕竟不同国家的法律不同。
对于「禁止单身女性冻卵」,你怎么看?
参考文献:
[1]姜玉滢.辅助生殖技术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发展预测指标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8,v.31;No.462(07):109-110+113.
[2]up to date: Cryopreservation options for fertility preservation
[3]冯跃兰. 超声引导下阴道穿刺取卵术后腹腔内出血的研究进展[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8, 18(9).
[4]王婷,刘嘉茵.误区8:冻存卵子可上“生育保险”[J].大众医学,2016:15.
[5]胡瑜凌,李莹星.单身女性卵子冷冻的医疗、伦理与法律问题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9,40(01):47-49.
[6]MarieHargreaveetal.AssociationBetweenFertilityTreatmentandCancerRisk in Children. JAMA. 2019;322(22):2203-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