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女性冻卵,并不必然指向非婚生育——她们有可能会使用所冻的卵子,也有可能在将来找到合适的伴侣后婚内生育,冻卵仅是为了“争取一个开放的可能性”
文、设计|财新 杨涵,陈奕如(实习)
1990年出生的雪垚(化名)决定去香港冻卵。尽管经历过几段不太顺利的恋爱,雪垚依然对婚育有着较为积极的想法,不愿在爱情上将就。只是,34岁的她觉得自己正在逼近一道无形的警戒线——35岁之后,卵巢储备功能、卵母细胞质量逐渐下降,哪怕怀孕也属于高龄妊娠,面临着更高的自然流产率等风险。于是,她将赴港冻卵列入今年的必做事项。她觉得,这项技术允许自己更从容地把握人生节奏,不必为了赶上“最佳生育年龄”而草草进入婚姻;同时,自己冻卵的决定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家里不再催她结婚了。
在中国,和雪垚有着类似需求的女性不在少数。她们的冻卵理由不尽相同,除了暂未找到合适的伴侣、在情感和经济上尚未准备好成为母亲等常见情况外,也有很多女性为避免其职场竞争力受到影响而想要延迟生育。
与庞大需求相对的现实难题是,中国内地尚不允许单身女性出于非医疗目的冻卵。在人口出生率持续下跌、女性婚育年龄不断推迟的当下,单身女性冻卵诉求频被提及。2024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民进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赵长龙等政协委员提出,建议有序开放卵子库服务范畴限制,面向未婚育龄女性开放冻卵技术。
……
全文共4142字
新会员订阅即读全文;已订阅会员直接读。
往期精选推荐
特稿|“生死判官”刀文兵的生死劫
“高薪”却用工荒,快递员去哪儿了?
困在考研里的人|故事
财新周刊|地方怎样习惯过紧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