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殖技术(ART)是20世纪发展起来、可以将自然状态下性与生殖相分离的技术,为许多不孕不育者及其家庭带来福音。该技术能够增进家庭幸福、改善生活质量,但也对科学、社会、伦理和医疗服务提出挑战。而卵母细胞冻存技术,俗称冻卵技术,作为ART之一,其使用也引发业内外的激烈讨论。
对科学的挑战:做不到100%成功
使用冻卵技术成功生育的概率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冻卵时女性的年龄,二是贮存卵子的数量和质量。一般来说,发育的卵的数量和质量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30岁之前的女性在激素刺激后有15~20个卵子可以冻存,但30~40岁的女性可以提供的冻卵数量则比较低。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卵子还可能出现染色体异常。
另外,从贮存卵子到成功妊娠,每个环节都有“丢失”卵子的风险。因此,尽管一些人将冻卵技术视作“后悔药”,但实际上它做不到100%的成功。
对医疗服务的挑战:减轻还是加重生殖责任?
随着生殖医学的发展,就业市场的男女平等是否必须与其齐头并进?冻卵技术是否会缓解寻找伴侣的压力?
医学共同体的观点认为,无论采取何种策略,从性别多样性平等的理念和条件出发,在医学方面可实现的目标是确保男性和女性均能根据其生物多样性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的健康潜力。换句话说,实现性别平等的策略应考虑不同性别的不同健康需求,而非通过医学技术缩小这些性别上的生理差别。
不少生殖医学专家敏锐地认识到,比起生殖医学技术如冻卵技术的使用,促进生育的活动更能避免或减少人类对生殖活动责任的风险。该技术所提供的更多可能性其实是让女性承担更多的道德责任,包括对生殖活动的责任。
卵母细胞冻存技术:有节制的审慎的医学
ART的进步始终受到社会的关注,目前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来对其规范、限定、调节和监测。公众强烈希望政府和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以评估该技术的使用状况。
在全球范围内,一些国家还制定了辅助生殖法。在我国,辅助生殖和伦理学专家也呼吁,立法机构、专业团体、医院伦理委员会、权威管理机构应制定有关辅助生殖实践的指导准则,为与之相关的医学、社会、心理和伦理问题提供解决方法,对由医学技术延伸出的科学、伦理、法律和社会含义进行分析和评估。
同时,随着ART的快速发展,医学领域应对该技术实施动态、全面的评估,医务人员也要加强自律,严格遵守规范制度。
【内容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