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发了那篇情人节谈论冻卵的文章之后,我有了一个150多人的冻卵群。群里有冻过三四次的38+ceo,也有20出头还在上大学的妹子。我也见了各种冻卵百态,付诸冻卵行动的意愿也越来越坚决。
6月底辞职后一直忙着做项目,最近才有时间腾出手筹备冻卵的事。年中已经做了各项指标的筛查,非常幸运的是amh还有2.45,基础卵泡数量不错、激素六项水平正常。这两天在忙着查阅各种美国诊所数据、医生文献,对着各种不懂的什么live birth 看来看去,还顺便研究了什么是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
身边能用的资源都基本上调用了,感觉非常像在媒体时候写稿子,我更像是做了一次关于冻卵的选题。
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文献当中,我偶尔恍惚,我妈从小给我规划的贤妻良母路线为何32岁了还是没能实现且越跑越偏?
诚然这没有对和错,我只是想要回顾我到底是从哪儿跑偏的。
我想可能是从做记者就开始跑偏了。我的好奇心被媒体生涯喂养。跟着好奇心见了很多人和事,发现世界原来这么有意思。
从2015年第一次创业做南瓜姑娘的时候就跑得更偏了,我发现外面世界真大,除了最能牵动我心的爱情,竟然还有更波澜壮阔的事儿。我的好奇心、企图心被创业经历喂养。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有时候也觉得不能回头了。就在这条路上越来越跑偏。就像今天老谢说的,同龄男生可能坐你面前喝杯水还要觉得发抖,你是经历过事的,气场太强了。
我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我并不是什么女强人,更不喜欢这个人设,但不知道为什么变成了别人口中的气场强大。
我妈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可以为了家庭和儿女牺牲自己的一切,她说在其中得到的快乐让她觉得值得,并深深恐惧我从此孤老一生。她常跟我讲的是,没有儿女的一生是悲惨的。因此为我还在单身的事情经常夜不能寐,我除了沉默也并不想作答。
但随着成长,我逐渐意识到,我恐怕不能够像我妈妈一样做这样的选择并且甘之如饴。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知道自己做一个只在家(注意是只)洗手作羹汤旺夫教子的妇人已再无可能。我自认为并非有什么野心,只是一点点对事业的企图心,觉得世界很大,我还想花更多时间去看世界,自认为在这个阶段也没有那么强大的能力可以兼顾家庭跟工作。
当然深爱过,体验过爱和痛。但至于为什么没有能更近一步,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写好的剧本,我只是个演员。但幸运的是,我从未对爱情失去信念和希望。知道爱可以如何滋养一个人。
前几天被人问,在亲密关系里最想得到的是什么。我说是真实。就是我喜欢这个人,这个人也喜欢我,不因为别的利益或家庭关系而被迫被捆绑在一起。我不能够接受虚假的关系,为维护某种利益或体面,把自己禁锢在某些牢笼里无法自拔。
也绝不是单身主义的鼓吹者。
我不寂寞,但时常孤独。孤独是想说的时候没有懂的人,也许这与单身与否并无关系。在婚姻里的人大部分时候也是孤独的。
但如果运气好真有一个可以互相陪伴的人,也是不错的选择。
更不是为了赶时髦。
冻卵据说被很多人认为是单身事业型女性的时髦打卡标配。我不认为这是时髦,我32年来除了买包这事上对赶时髦毫无兴趣,恨不能人生做的都是反时髦的选择。我不在意谁觉得我时髦谁觉得我不时髦。我是给我自己过一生,别人给打的标签不能跟我一起入土。
只是想给自己一点时间和选择机会。
当然也不想被别人选择——“她不能生孩子了,但是我还想要一个孩子“,如果有一天,还能遇到那个人,我不想听到这句话。
也有很多不服气。一路好好读书努力工作,凭什么是你指摘我生不了孩子了呢。要选择也是我来选择。
冻卵的选择对我来说,是——若为自由故。
对小孩的恐惧和陌生是被一个姐姐美国dai孕回来的女儿打破的。天使宝宝第一次让我有了一个“也许自己也会想要个孩子”的念头。不过,不是现在。
纵使我知道冻卵的复苏率美国最高也只能做到60%-80%,35岁以下冻胚活产率平均水平在50%左右,我也要做这个选择。
就当是让我再遇到下一个相爱的人的时候,大家都纯粹一点。我不为马上关掉的生育窗口图谋谁的婚姻必须立刻抉择,他也不会犹豫想要个孩子喜欢的人不能给怎么办。
就当是我给自己买的最后一颗最贵的后悔药——如果有一天我不想看外面的世界了,只想看一个小孩儿怎么延续我的生命。
至少还有一个安慰。我还可以去冻卵。
如果你想知道我是如何做每一部分的冻卵功课,最终选择了哪里、谁帮我冻卵,可以扫码进入这个冻卵群,后续的所有冻卵行程,我都将在群内分享。
今天用的歌是邓丽君小姐的《我只在乎你》,希望你枕边有爱人。
晚安了。
听说漂亮的你一直在偷看我
医美|护肤|时尚|穿搭
10万优雅女生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