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
目前哪些情况可以冻卵?
哪些情况医生会“婉拒”?
一文帮你搞清楚
↓↓↓
32岁的谢女士忙于事业,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结婚对象。随着年龄增加,她开始考虑通过冻卵保留生育力。但在咨询时,却遭到了医生的拒绝。
“冻卵”即卵子冷冻,是将女性体内的成熟卵母细胞取出,应用相关技术进行冷冻和超低温储存,以治疗不孕症及保存女性生育力为目的的医疗技术。
广东省生殖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沈晓婷表示,原国家卫生部2003年颁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明确规定,禁止对不符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规定的夫妇和单身女性,实施冻卵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目前,我国的冻卵主要应用于两类人群:
一是需要进行放疗或化疗的肿瘤患者,因为治疗可能对生育力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所以需要在治疗前进行生育力保存。
二是在进行试管婴儿助孕时,因取卵当日男方取精失败、生殖道感染时,女方可以进行卵子冷冻。
“我们建议适龄人群尽可能自然生育,特殊情况下才建议通过冻卵来保存生育力。”沈晓婷说。
即使成功冻卵,后续想要实现生育也仍有其他条件。沈晓婷补充道,冻卵后需要通过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ICSI)助孕。
根据目前的法律法规,医疗机构只能为婚姻关系内的夫妇进行辅助生殖。如单身女性因疾病原因冻卵,康复后需要生育,要在婚后使用丈夫的精子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助孕。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我能不能先冻卵,等条件合适的时候再生二胎?冻卵和冻胚胎哪个好?”37岁的吴女士因年龄增大、夫妻分居两地,希望通过冻卵为未来的生育上一道“保险”。
对此,医生建议:如有生育意愿,还是应在婚姻内自然受孕、及时生育,如果想暂时保存生育力,冻胚比冻卵后再生育的成功率更高。
沈晓婷解释说,取卵需要经过促排卵和取卵手术,是有创的,费用高,不像冻精那么容易。而且卵母细胞是人体最大的细胞,胞内水分多,表面积、体积小,水分子不能快速有效地通过,并且存在复杂的亚显微结构,低温冷冻保存相对困难,对冷冻和解冻的耐受都会更差。
促排卵和取卵过程
相比之下,精子小,数量多;而胚胎有多个细胞,对冷冻和解冻的耐受都更好。也就是说,使用冷冻精子、冷冻胚胎,比使用冷冻卵子成功受孕容易得多。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提交了一份关于着力强化我国生育力保存保障体系,适度有序放开未婚育龄女性自卵冻存限制的提案,建议有序放开卵子库服务范畴限制。
沈晓婷提醒,即使在不久的将来放开卵子库服务,女性朋友们需要特别重视的一点:卵子冷冻的时机,有指征的女性建议在35岁之前冻卵。
沈晓婷表示,冻卵并非给生育买了万无一失的“保险”。女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2~28岁,35岁是目前公认的拐点,35岁之后,卵巢功能、卵母细胞质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通常情况下不鼓励高龄冻卵。
研究认为,卵子冷冻的活产率受到年龄和冷冻卵子数量的影响,冻卵后的结果存在个体差异。
从目前的经验看,平均20个冻卵可能获得1个健康活产婴儿,卵母细胞活产利用率直接受女性年龄影响,35岁前平均冷存15枚卵母细胞可获得一例活产,35~40岁,需要冻存16~25枚,而41岁后则需要30枚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