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年轻女性是否应该冻卵的话题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
女明星林志玲、徐静蕾、吴映洁等通过冻卵给自己将来的生育留下“后悔药”。
现在越来越多的独立女性,选择将生育自主权掌控在自己手中,希望借冻卵技术来保存自己黄金时期的生育力。
甚至在政策上也开始有所松动,据澎湃新闻,2025 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仁济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陈芳源提交《关于选择性卵母细胞冷冻试点开放的建议》,建议试点在浦东新区开放健康的未婚女性「冻卵」。
「对于单身女性而言,冷卵是提高女性生育能力的有效策略。」
陈芳源表示,随着生育率的走低,有选择性地开放健康的未婚女性「冻卵」显得尤为必要。
那么,冻卵到底是一项怎样的技术?今天我们来揭晓一下答案。
01
冻卵,是个啥?
冻卵,其实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生育力保存技术。
整个流程大概就是在取卵手术后,对取出的卵母细胞进行“玻璃化冷冻”(在-196℃的低温环境下,将卵子保持在玻璃化的状态),等到准备生育时,再对卵母细胞进行复苏。
简单来说,它能让女性在年轻时期冷冻自己的卵子,以便将来使用。
这个逻辑,是不是有点像去银行存钱?
虽然听着挺小众的,但它其实不算一个新鲜事啦!
早在38年前,人类就首次记录了人卵母细胞深度冷冻+解冻,最终使育龄妇女成功妊娠的尝试。
而且,它还能为一些不得不接受疾病治疗、但个人很想保存生育力的女性提供一份保障(比如女性肿瘤放化疗前的生育力保存),帮到了不少人!
当然,联系前文,你也许会好奇:
“为什么有些健康的女生也会选择冻卵?”
其实,想要做生育力保存项目,要求还是挺严格的。
它的成功率首先跟年龄有关。一般认为,能接受生育力保存的年龄应该< 40 岁。
这点很好理解吧!年轻一点的卵子活力满满,“状态”更好。
这只是基础的要求,还有更多复杂指标,每个人都需要接受专业医生的充分评估和沟通后才能做决定。
02
哪些人适合冻卵?
截至目前,中国大陆的法律仍不允许单身女性冻卵。
2001年颁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规定,只有患恶性肿瘤的妇女在放疗和化疗前、患不孕症的已婚妇女在无法及时体外受精前,可以将卵子取出并冷冻起来。而不孕夫妇想要冷冻卵子,还要提供身份证、结婚证、准生证等规定。
2003年颁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中更是明确规定,禁止给不符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和条例规定的夫妇和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但是,有些国家和地区冻卵的门槛就要低得多,比如美国、日本、泰国等。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女明星不远万里斥巨资去国外进行冻卵。
社会性卵子冷冻的最佳时机,最好选择在30岁之前,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子的质量会逐年下降,怀孕率会显著降低 ,同时胚胎染色体异常发病率显著提高,常见的有:唐氏综合症、爱德华症等。
03
冻住今天的卵,就能生明天的娃?
冷冻的卵子,像是给生育按下了暂停键,给暂时不想生育的女性留了一条 “后路”。
那么,这条“后路”是不是可以百分百保障女性的生育能力呢?
其实不然,这条后路很可能荆棘丛生。
首先,不是每一颗冷冻后的卵子都能复苏成功。
其次,这些女性在数年、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后,想要利用自己冷冻的卵子进行孕育时,已经是高龄产妇了,她们更容易出现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发生流产、早产、胎儿出生缺陷等异常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所以,姐妹们可千万不要将冻卵视为保育的“万能丹药”,虽然你完全可以去追求这份冻卵自由,但是你必须有清醒的认知,这不是一项能保证你100%怀孕的技术,否则很可能会错过最佳的生育时期。